造成地下空間工程滲漏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通過對大量工程的調查說明卷材防水層與混凝土結構表面之間粘貼不緊密,形成竄水通道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為此,必須認真遵循“因地制宜、按需選材”的原則,采取集成防水的施工技術,使防水層與混凝土結構表面之間粘貼緊密,形成一個不竄水且具有協(xié)同作用的防水系統(tǒng),是比較有效的防止地下空間工程發(fā)生滲漏水現象的主要技術措施之一。
外防內貼法施工技術
當地下空間工程外墻采用外防內貼法施工防水層時,宜采用卷材尤其是高分子自粘膠膜等預鋪反粘類卷材做防水層。施工時,底板的卷材可空鋪在潮濕而無明水的混凝土墊層上,外墻的卷材可花粘固定在時間很長的保護墻上,對卷材的接縫必須做好焊(粘)接密封處理,對細部構造(如陰陽角、穿墻管根、樁頭等)的異形部位、較好采用與其配套的專用預制件和卷材通過焊(粘)接處理、使其形成整體的柔性防水層,然后綁扎鋼筋和澆筑防水混凝土,由于后澆筑的混凝土在振搗的作用下,便于與前期鋪設完成的卷材防水層緊密結合,有利于防止底板或外墻與混凝土接觸面之間因竄水而導致滲漏現象的發(fā)生。
外防外貼(刷)法施工技術
當地下工程的外墻采用外防外貼法施工防水層時,不宜選用卷材,因為卷材尤其是較厚的卷材或采用熱熔法施工的卷材,在外墻的外側很難做到與混凝土結構表面實現100%的滿粘結,其結果是外包的卷材防水層,只要有一點損傷或接縫處有一點粘結不牢和封閉不嚴密時,地下水即有可能通過這個小小的缺陷透過卷材防水層并竄流到混凝土結構的微裂縫或振搗不夠密實等薄弱部位而滲入到室內
為了防止這種滲漏現象的發(fā)生,底板和保護墻部位宜采用卷材、外墻和頂板宜采用防水涂料、防水砂漿或防水涂料與卷材復合等組合形成全外包不竄水的防水層。
掃碼關注更多精彩!